查看原文
其他

CAFA专稿丨路易丝·布尔乔亚:以永恒的艺术丝线,治愈生命的无尽伤痛

中央美院艺讯网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19-05-10


“不停编织

红色的线团

永远不会

暂停,丢弃

或剪断。

其中永恒的

那根,就是


碑文(题于合集《Sonny+Cher》82幅作品中的一幅,2004)



路易斯 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图自网络

妈妈 Maman2001 /路易斯 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提到女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巨型蜘蛛雕塑就会浮现眼前。在东京六本木第一次见到实物的蜘蛛“妈妈”,那种震撼令人难忘——钢铁足节支撑起巨大拱形,通体漆黑瞧不见五官,像《异形》《毒液》里爬出来的物种,以入侵者的姿态盘踞在都市最繁华的地带。纽约、伦敦、毕尔巴鄂皆被这张力引诱,遍布世界名城的大“蜘蛛”们,宣告着一种孤单的胜利。这样的布尔乔亚,常被贴上凶悍又不近人情的标签。但她却说:“蜘蛛就是我的母亲,信不信由你。”


布尔乔亚曾多次接受精神治疗;年逾90的她提到自己父亲的伤害时,依旧泣不成声;与其共处三十年有余的助理杰瑞先生也坦露,她像个12岁的小女孩,乐于与年轻人待一块儿,常常一起看电影、逛酒吧。除此以外,在作品中暗藏小心思的举动着实像个少女,她把自己钟爱的娇兰香水瓶放入装置——“一千零一夜”的香调意味着“让感官统治一切”。温柔、脆弱、渴望得到关爱的状态又反转出她的另一种鲜活。


妈妈 Maman2001,松美术馆,展览现场

眼睛长椅 III  EYE BENCHES III,松美术馆,展览现场


布尔乔亚自问“一位女性想要讨人喜欢可不容易,这种讨人喜欢的愿望的确令人费心。怎么才能讨人喜欢的同时,做你自己?”因此,矛盾出现了。既孤独又强势,既脆弱又独立,复杂的情绪缠绕在布尔乔亚的生命里,艺术道路刻满个人经历的痕迹,却又唤醒着大众的同理心。她强调,作品比她本人更贴近“自我”。


特立独行的女性总是充满了吸引力。本次,法裔美籍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的中国首次大型个展——“永恒的丝线”收官之行,3月24日在北京松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展览延续去年11月在上海首展的作品外,新添12件珍贵作品,以致更好地编织这缕丝线之永恒。她从20出头进入创作,98岁逝世前仍旧不忘工作,艺术生涯跨度之久、作品丰富程度之广可想而知。展览中,40年代末期的“人物”系列雕塑,90年代的“牢笼”系列装置艺术,还有她生命最后十年的以纺织物为核心的作品,以及最为宏伟的、纪念碑式的巨型雕塑——蜘蛛“母亲”系列均得以亮相。


相比城市雕塑,摆放在素雅青翠的“松”间,“蜘蛛”得以反归自然。隐形的丝线串联起观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跨时空对话,不同生灵间的共鸣在特定的场域中悄然展开。


自然研究  NATURE STUDY 1984 

橡胶 76.2 x 48.3 x 38.1 cm

蜘蛛IV  SPIDER IV 1996年

青铜,墙面作品203.2 x 180.3 x 53.3 cm

牢笼(黑暗的日子)  CELL (BLACK DAYS) 2006年

钢、布料、大理石、玻璃、橡胶、线、木材

304.8 x 397.5 x 299.7 cm


Part.1


自传式的艺术轨迹,是焦虑与恐惧的救赎


路易丝·布尔乔亚是一位典型的“救赎回忆式”艺术家,她的艺术有着很强烈的自传风格,她曾吐露,前50年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来源于童年时光——充满戏剧性、兼有恐惧却又不乏奇迹的历程,“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她的过往,成为通向其艺术造诣的钥匙。


1911年12月末,路易丝·布尔乔亚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有的挂毯修复商家庭,第三个女儿的降临,对于一味想要男孩的父亲来说,是一种失望和打击,为了心理弥补,布尔乔亚一直被母亲视作父亲的分身来对待。“这个情妇,身着一整套白色来炫耀”,家中保姆萨蒂“入侵”十年,目睹父亲对家庭的背叛和母亲无声的隐忍,年幼期她一直处于焦虑、孱弱、无助的状态。1932年母亲过世,深陷抑郁的她自杀未果后,从攻读数学转向艺术领域继续学业。“愤怒促使着我不断创作”她眼中的这种原始力量,成为早年创作的支撑和动力。


布尔乔亚与弟弟、保姆萨蒂、父亲,1922,图源网络

布尔乔亚在纽约工作室创作,1946年,图源网络


1938年,布尔乔亚与美国艺术史家罗伯特·哥德瓦特(Robert Goldwater)结婚,后移居美国。她对于父母的复杂情感贯穿一生,连谈到丈夫时,布尔乔亚也会拿来父母比照,“哥德瓦特完完全全就是我父亲的对立面,而性情上,他令我想起了我的母亲。”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Philip Larratt-Smith)的文章《结·缝》(Knots and Sutures)中也提到这一点,“布尔乔亚无法克服的俄狄浦斯情结(与母亲的竞争,对父亲的浪漫化印象)在与丈夫、孩子、朋友和同行艺术家的相处中得到了缓解。”


布尔乔亚心中的纽约是“惊险的”。异国他乡的处境也促使她依靠艺术来进行内在自省和外在表达。早期选择的绘画模式已全然不能满足情绪的释放,布尔乔亚继而转向雕塑——“为了完全表达我对这个家庭不能容忍的极限,我必须选择一个形式发泄心中的焦虑,并且可以不断改变、毁灭并重生。”从二维架上至三维立体的转换,她在空间尺度中获取了一种真实,一种情感的物质性。到了1949年,经由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鼓励,她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个展,从此之后布尔乔亚不断地以新的材质与形式探索艺术语言,渐渐在艺术圈打开了自己的局面。


带包的女人  WOMAN WITH PACKAGES,1949

铜,着白色与黑色,不锈钢

165.1×45.7×30.5厘米

梅姆林黎明  MEMLING DAWN,1951

展览现场 图源艺讯网


1947至1954年之间,布尔乔亚努力尝试成为一个好母亲,但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却渐渐将她推向崩溃的边缘,她脆弱的状态掺合着倔强的意志力渗透到了作品里。譬如在早期雕塑“人物”系列中,作品《带包的女人》(Woman with Packages,1949),中间直立的白色竖条青铜成为脊柱,象征了一种不得不承受的责任,三个挎在腰间的水滴状像极了她的孩子,易颠倒的、纤弱的效果呈现了头重脚轻的不稳定;另一件雕塑《梅姆林黎明》(Memling Dawn,1951)创建于父亲去世后,黑色方块的堆砌是一种反复的自言自语,也是她哀悼至亲的墓碑。不幸的是,这一事件使布尔乔亚陷入了深沉的悲痛,她在同年年末开始接受了精神分析治疗。


谈到这些作品时,她的说法与的创作方式一致,简单真切:“人物这个词本身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情感,我让他们反复出现,以表达我抛弃整个法国独自来到美国的感情。思乡之情混杂着被遗弃感,是我抛弃了他们。”这些人物个体是她对于祖国和亲友的怀念,它们相互独立,也可被组合在同一个场域。布尔乔亚希望观众行走其间能产生身处鸡尾酒会的错觉,如若可以,何不把他们邀来相伴?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的。可以说,“人物”作品无疑布尔乔亚面对乡愁和孤寂的一种慰藉和补偿。一层入口右手展厅便集中陈列着这些“演员”,观者能在其间获取一种观看艺术的主动权,而观看与被观看、在场与非在场的时空关系,都被消解了边界。抽象的“人物”响应人类共通的情感,这也正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存留永恒话语的方式,但凡静心听闻,皆有不同回响。


Part.2


在扭曲的矛盾中,寻觅女性的真实


金丝雀  FÉE COUTURIÈRE 1963年

青铜、着色,悬挂件 100.3 x 57.2 x 57.2 cm


布尔乔亚在纪录片《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中谈到“雕塑的用处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工匠们之间存在争议,他们所谓的成功在于作品是否卖的好,而我认为的成功的证明在于对我是否有意义。它是否是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给我带来快乐。”据策展人菲利普说,自1949-1953举办了三次展览后,她也没有开办个展,直到1964年,一组模拟巢穴状的作品出现。《金丝雀》(Fée Couturière,1962),作为一个悬挂的镂空洞穴体,自动划分了内外结构,不算太大,象征寓意丰富:巢穴是艺术家寻求心灵庇护的诉求,在策展人眼里它也被视作“一个孕育新生活的茧”;再往深处看,一方面,洞穴作为人类最早的居住场所,原型便是人类母亲的子宫,这背后又连接至“母亲、女儿”的身份主题;另一方面,联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借苏格拉底之口讲的洞穴故事,洞中囚徒们误以影子作为真实,“洞穴比喻”也呈现着一种对于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矛盾思考。深陷牢笼的“金丝雀”,婉转却无力,何不是处处有限制?


这段时期的作品通常采用石膏、乳胶和树脂等材料,融合了扭曲、旋转、孔洞等形式,这些也成为她作品之中常出现的元素,而这些所谓的“艺术手法”均来自她的生活体验。布尔乔亚幼年7、8岁时,曾经参与到家中的挂毯修复工作,逃离家庭的矛盾,她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存在感和愉悦感。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总能有自己的方式来染织挂毯,“水中富含单宁酸,这是纤维染色最不可缺少的药剂。水洗挂毯之后,一人拧住一头…你看,这样旋转…这就是雕塑家。”在布尔乔亚的眼中,扭曲是她的标志性风格,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有力量的创作法则,在《巢穴》《迷宫塔》《螺旋的女人》都可以清晰看到。她反复采用扭曲和螺旋的原始劳动动作,一边咀嚼苦涩的回忆,一边借以形式的重构来获取新生。


女人之家 Femme maison

迷宫塔  LABYRINTHINE TOWER

螺旋形女人  SPIRAL WOMAN


“划时代前锋”波伏娃的书《第二性》(1949)在美国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自19世纪末女性解放运动之后,第二次女性浪潮自20世纪60-70年代从美国再次掀起。1971年,美国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发表有关“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的文章在艺术圈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批女艺术家例如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及众多团体纷纷发声,争取平等的女性话语权。对于在60年代多次接受精神治疗的布尔乔亚来说,艺术分担了她的一部分灵魂寄托,而到了70年代,布尔乔亚的真实力量才得以爆发,她积极投身社会话题的思考,不仅在这片汹涌的浪潮里获取了个人价值,受到了圈内的重视,也进入了新的创作阶段。


布尔乔亚以两性器官作为主要元素,例如作品《金龟子》《女人之家》《迷宫塔》《小女孩》等,都以显著的个人手法譬如扭曲、切割、错位展现她对于性别和身份的疑惑、愤怒与思考,一些作品绝非称得上有视觉的“美”,残忍和粗鄙甚至令人无法直视,或许这正是一种策略和伪装,提醒人们睁眼:真实恐怕要血淋淋的多!但,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无疑是一种误解和局限,像策展人菲利普在访谈中所言“布尔乔亚是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启迪者,她跨出了“女性主义”这个边界。女性艺术家这个标签对她太有限制了,她不被这个标签所限制。”这也从侧面应证了一种误区,讨论权力的公平之时,又何必区分性别呢?不得不说,“女性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隐藏了一种男权主导下的无形偏见。


金龟子  JANUS FLEURI 

布尔乔亚和她的作品《小女孩》


艺术品如若没有将“小我”与“大我”编织,将个人经验与集体情感相连接,那必然会显得苍白和单一。布尔乔亚的作品从个人经历、亲友、同伴的关系中展开,也映射了人类的普遍情感。《亨利特》(Henriette,1985),这件作品名称和肢体造型都来源她的姐姐,作品上半部分是饱满的肌体形状,下半部分则是尖锐纤细的钢铁假肢,极具质感反差,也诉说着其“艺术成为生命的延伸”的续命模式。1993年的作品《歇斯底里之弧》(Arch of Hysteria)成为结合扭曲形式、人体模型以及丝线悬挂的集成之作。脐带般的钢丝从肚脐延伸,连接着原型来自助理杰瑞先生(Jerry Gorovoy)的男性身体,去掉头部的躯干扭曲成圈形,表面的金色铜面恰好折射人影,紧张和痛苦难以言清,令人下意识地抗拒这种处境。


亨利特  HENRIETTE

歇斯底里之弧 ARCH OF HYSTERI 1993年

青铜、抛光铜绿,悬挂件83.8 x 101.6 x 58.4 cm


Part.3


从钢铁蜘蛛的庞大野心,

到织物雕塑的柔软回归


“我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不难发现,她的作品跨越了不同的变化,但始终保留对母亲的敬意。“蜘蛛系列”是路易丝·布尔乔亚送给母亲的赞歌。蜘蛛的形象意味着“这个人非常可靠,且又聪明,思维缜密、冷静,我真的不欣赏冲动”,她回忆说,“这是我钟爱的气质所携带的信息,这就是我的母亲,不仅那样,我还努力模仿她。”


松美术馆户外展区里,逾十米的蜘蛛高高耸立,以至于观者本能性地远观,恐惧本身具备着一种吸引力,一旦踏入雕塑之中,立刻就会被捕获,转而惊讶发现,蜘蛛的腹部藏着数个白色大理石的卵仔,这意味着即将诞生更多的蜘蛛,正是女性作为生命延续的暗喻。凶猛的外形、脆弱的卵蛋、无形的丝线、可移动便于拆卸的组构模式…可以说,布尔乔亚对于母亲、女性、人的多层次思考全部集中在了这些蜘蛛的抽象身躯里。或许文本的描述仅能承担一种故事的导向,“在场”的感染力是无可替代的——漂洋过海而来的庞大生灵落在翠绿的“松”间,等待着观者的静静驻足或喃喃对言。


“蜘蛛妈妈”细节与整体

《蜘蛛》1997年

钢,锦缎,木,玻璃,布料,橡胶,银,金,骨头

449.6×665.5×518.2厘米

《牢笼(黑暗的日子)》2006年
钢,布料,大理石,玻璃,橡胶,线,木
304.8×397.5×299.7厘米

牢笼X(肖像)  CELL X (PORTRAIT) 


除了蜘蛛,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其艺术生涯后期的经典“牢笼(cell)系列”。相比蜘蛛,牢笼与各种旧物之间的不同组合能够容纳更复杂的情愫。例如在唯一一件蜘蛛与牢笼二者组合的装置《牢笼(蜘蛛)》Cell (Spider)(1997)里,巨型的蜘蛛以绝对的优势笼罩,几何网笼四周的残毯、中间陈列的旧椅子、母亲药用的拔罐器连同娇兰香水瓶构成故事置景,据策展人介绍,真空容器是布尔乔亚对恐惧的隐喻——“空腹空房子空瓶子”对应“真空的堕落”——象征着自20世纪40年代晚期以来折磨她的,害怕“被母亲遗弃”的恐惧。她勇敢地把真实的感受坦露人前,回忆在视觉、嗅觉、触觉的共同作用下缓缓打开。


无题  UNTITLED

心  HEART

一起  TOGETHER

情侣  COUPLE,2001

布料,悬吊设备 48.3×15.2×16.5厘米


“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的就是我自己的独特的轨迹。”


2010年5月30日,路易丝·布尔乔亚走入了生命的尾声。从20出头开始正式创作,70岁爆发艺术能量,直到98岁去世前依旧保持充沛的创造力。作为一个跨越世纪的行者,她目睹了世界大战的罪恶、女性主义的激进、也走进了现代主义跨入的新里程。她作品的多元和丰富,是逃离任何一种单一的形式或者主义的,也以个人的角度展现了艺术的跨时空感染力。如中国女艺术家向京在撰写布尔乔亚的文章《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就不虚此生》中提到的,“我最尊敬布尔乔亚的地方是,除了她所经历的时代,那些正当时的主义和潮流之外,她只是在讲作为个体的困顿、痛苦、脆弱、不堪,而这,恰是穿透时代的普遍人性。我们今天依然能在路易丝作品里感同身受的,正是她的艺术将这样的矛盾挣扎充分呈现出来——处在’孤身’与共处’之间。”


担任此次展览统筹的华谊艺术公司副总裁、松美术馆负责人王端女士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和布尔乔亚、和「松」、和艺术相连接的那条丝线,她说:“我们希望每一位来访者能够走进布尔乔亚的情感世界,也希望唤起公众对艺术的探索和认知。所以,松美术馆第一次提出了’艺术不止’的话题,推出一系列有关‘艺术不止’的线上线下活动,我们希望能从大家心中找到对艺术的解读。‘艺术不止属于精英’,艺术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


布尔乔亚在工作室 图源网络

等待的时间  THE WAITING HOURS

比耶夫尔颂歌  ODE À LA

时刻  HOURS OF THE DAY  HOTD

上午十点是你走向我的时刻 

 10 AM IS WHEN YOU COME TO ME,2006


“永恒的丝线”,投射了布尔乔亚生命后15年在布料以及缝纫方面的成就;也是她善于采用的对抗坠落和恐惧的悬挂方法;当然,也直指蜘蛛织网,涵盖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拉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布尔乔亚一生坚韧、执着,曾以直白的生殖符号进行大胆的抗议、以扭曲坚硬的钢铁向不公宣战,以庞然大物驱赶谄媚和虚假,那个阶段的艺术是一种武器、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一种排解恐惧和灾难的良药。但,她在生命的末端选择了回归了柔软,这无疑是一种自我和解。她在90年代也谈到自己原谅了父亲,“小女孩终于长大了,我发现,爱永远要好过恐惧。”相比钢铁和大理石,织物是女性质感的象征,她欲以雕塑和绘画将积累下来的衣服、床单、毛巾等都塑造成永恒,折回幼时,又穿连一生。一针一线,不正像极了那个幼年时期在母亲工作室里修复挂毯的小女孩?那,一定是快乐且充满希望的。



 文丨张译之 


(除标注外,图片均由松美术馆提供)


资料信息:

1.电影:《路易斯·布尔乔亚:蜘蛛、情妇与橘子 Louise Bourgeois: The Spider, the Mistress and the Tangerine (2008)》

2.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Philip Larratt-Smith):《结·缝》(Knots and Sutures)

3.艺术家向京给布尔乔亚的撰文:《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就不虚此生》



 ——TRAVEL WITH ART—— 

 -带你看展-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春季展览缤纷多彩,不可错过,本次,“带你看展”系列正式启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We will invite ten applicants and guide your visit for each exhibition we recommend, please circulate this and leave your message on why you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event and what you want to know through your visit. 


开幕现场


松美术馆创始人王中军先生

华谊艺术公司副总裁、松美术馆负责人王端

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展览策展人Philip Larratt-Smith

伊斯顿基金会主席、布尔乔亚三十年的助理Jerry Gorovoy

摩天轮票务创始人崔杰夫

策展人Philip Larratt-Smith为媒体朋友们进行导览

媒体群访现场

开幕讲座现场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高颜值国际范儿的艺术资讯!如需订阅欢迎后台联系:)

国际版Facebook/Twitter平台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